超60%的產品獲得正收益,近75%的產品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這是指數增強基金今年以來的成績單。在這樣的業績背后,是指數增強基金亮出的“十八般武藝”。
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發現,指數增強基金的投資正在升級換代。一方面是指數層面的革新,相比于寬基指數,行業指數產品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是在量化模型推陳出新的同時,“量化+主動”等新形式層出不窮。
超額收益明顯
指數增強基金今年以來業績表現搶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今年以來全市場280只可統計的指數增強基金中,208只基金相對業績比較基準都取得了超額收益,占比74.29%。同時,在這280只基金中,175只今年以來獲得正收益,占比62.50%。
具體來看,得益于有色金屬板塊的良好表現,東財中證有色金屬指數增強A是今年以來收益率最高的指數增強基金,收益率達54.05%。該基金也是今年超額收益率最高的基金,超額收益率達21.96%。
此外,浙商港股通中華預期高股息指數增強A、博道中證500指數增強A等42只指數增強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也都超過了10%。
觀察發現,在業績比較基準是負收益的情況下,一些指數增強基金亮出“十八般武藝”,逆勢取得正收益。今年不少白馬藍籌股股價大幅下跌,截至12月6日,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下跌6.11%,但富榮滬深300指數增強、天弘滬深300指數增強等指數增強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另外,建信MSCI中國A股指數增強等基金也在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為負的情況下取得正收益。
秘訣在哪里
那么,這些斬獲正收益、戰勝業績基準的指數增強基金,插上了怎樣的翅膀?
以富榮基金為例,公司旗下的富榮滬深300指數增強近兩年以來取得亮眼的超額業績。海通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富榮滬深300指數增強A近兩年以85.64%的超額收益率在143只同類產品中排名第一。即便在今年滬深300表現欠佳、收益率為負的情況下,富榮滬深300指數增強A近一年的超額收益率也在20%以上。
據介紹,該基金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套選股邏輯形成攻守均衡、策略互補的滬深300混合增強策略,力爭為持有人獲取更穩健的超額收益。富榮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經理郎騁成介紹,該基金爭取九成以上持倉都是指數成分股,非成分股一定要對滬深300在歷史上有非常明確的超額收益,才會把它放在策略里面。他表示,宏觀研究對于不同因子的賦權很重要,這會直接影響個股的打分情況;主觀判斷對于同行業個股的選擇也很重要,尤其對于滬深300,因為成分股差別比較大。
“我們跟其他公司相比,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主觀的介入稍微多一點。”郎騁成表示,“對于傳統量化,不管是因為天資聰明還是勤奮,你是好學生就是好學生。但對于我們來說,需要找到一些天資聰明的,也需要找到一些勤奮的。所以,如果量化模型打出了一個高分,我要知道為什么打出這個分,并且它值不值這個分。這其中有一些原因是短期性的,會把它的分值往下調,或者是把這個因子屏蔽掉。”
基金公司抓緊布局
前述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的表現,只是一個例子。觀察一些細分行業指數,更是能看到增強策略在這些優質賽道上的魅力,這樣的魅力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抓緊布局。
例如,12月8日起,西部利得基金即將發行西部利得CES芯片指數增強基金。西部利得基金表示,該基金在力爭有效復制標的指數基礎上,增強策略采取精選龍頭和量化配權相結合的投資策略,“量化寬度+主觀深度”力爭收益增厚,捕捉芯片產業黃金發展機遇。有意思的是,這只基金產品的擬任基金經理有兩位,一位是公司主動量化投資總監盛豐衍,另一位則是公司科技組組長陳蒙。盛豐衍擅長通過量化手段增強產品收益,憑借過去管理產品的出色業績和風趣幽默的文采受到不少投資人的關注;陳蒙的投資能力圈覆蓋TMT、新能源等方向,聚焦成長行業,擅長前瞻布局,力爭挖掘周期向上的產業機會。
華寶證券基金分析人士表示:“近兩年指數增強基金發展加快,在模式上也很有創新。一方面,寬基指數仍然是指數增強基金重要的賽道,各家基金公司大多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例如量化模型的升級等;另一方面,特色指數的增強產品越來越受到投資者歡迎,本身這些指數多數處于景氣賽道,再加上增強策略,給投資者帶來了不錯的投資體驗。后者甚至可能成為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在指數增強產品布局上逆襲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