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想集團港股股價實現三連陽,截至12月7日收盤,股價達到8.44港元,再次超過公司科創板IPO獲得中國證監會受理前一日收盤價格。
市場分析認為,聯想集團股價在短時間內兩次重回科創板IPO申請受理前價位,表明撤回申請帶來的市場情緒沖擊已被消化。且考慮到科創板IPO被受理前,聯想集團股價表現一定程度上受到IPO預期支撐,在撤回申請之后股價仍能回到同等價位,表明市場近期對聯想集團未來發展預期有所提升。
對于發展預期回升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在于兩個方面。
一是聯想集團經營主體PC業務市場表現良好。
市場調研顯示,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后,PC市場仍保持增長。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PC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本季度中國市場PC總出貨量超1500萬臺,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10%。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PC市場,也是疫情控制較好的地區,其強勁的市場表現對PC市場信心起到提振作用。
在此過程中,聯想集團的市場表現也優于同行。Canalys報告顯示,公司憑借40%的市場份額,600萬臺出貨量蟬聯中國PC市場第一,出貨量增長8%,市場份額提升2%。并且,聯想集團出貨量同比增加46萬臺,增量居行業首位,較其他企業的優勢進一步擴大。
分析認為,聯想集團從產品、生產線到供應鏈等維度均持續引領PC產業創新,尤其是近年提出的“超智能電腦”概念,通過“人適應電腦”到“電腦適應人”的轉變,代表了PC產業智能化變革的新方向。
在Canalys發布報告后次日,聯想集團漲幅一度達5.66%,并延續多日上漲至今,表明PC市場的良好表現對公司股價起到了直接的影響。
此外,IDC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聯想2021年三季度PC出貨量達1977萬臺,同比增長3.1%,以22.8%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市場第一,其全球市場龍頭地位也依然穩固。
另一方面,聯想集團智能化轉型成果的顯現也對市場預期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來,聯想集團持續圍繞3S戰略,實施“新IT”智能化轉型,通過構建“端-邊-云-網-智”技術架構,為千行百業智能化發展賦能,同時也為公司構建第二增長曲線。
今年被稱為聯想集團智能化轉型進入收獲期的標志性年份。一方面,聯想集團在11月初發布的2021/22財年中期報告顯示,代表公司最早布局的轉型業務的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虧損大幅收窄至1700萬美元,其中第二季度僅為約600萬美元,已經接近盈虧平衡;另一方面,公司新設立的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營收占比持續提升,達到7.32%,較去年同期提升0.47個百分點。
事實上,各大知名機構對聯想集團轉型成效也持認可態度。即便是在撤回科創板IPO申請時,惠譽、瑞銀等均保持其對聯想集團的原有評級。
瑞銀表示,聯想集團基本面穩健,其企業個人電腦業務及向服務供應商轉型均符合預期。預期在IT需求增加及疫情緩和下,聯想集團將成為主要受惠者之一,并且公司向服務供應商轉型有望帶動其盈利長遠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