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ㄒ唬┤螂妱踊肪明確,推動產業鏈持續向上
從全球發展來看,碳排放要求逐年趨嚴且疊加多國補貼政策等激勵,歐洲市場電動化路線明確。包括荷蘭、挪威、英國、瑞典等歐洲國家陸續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從2025年開始陸續停止銷售燃油車。在政策的推動下,包括大眾、寶馬等老牌車企,加速投放電動車型,積極尋求電動化轉型。
。ǘ┖韧夤餐l力,優質供給持續驅動需求增長
從市場的角度,全球電動化浪潮來襲,包括比亞迪等自主品牌、蔚來、小鵬等新勢力、特斯拉獨資外企以及上汽、一汽大眾等合資品牌持續共同發力,海內外市場共振。隨著全球車企電動化策略的深入執行,技術、安全性以及成本持續優化,優質電動車型有望不斷投放,供給持續驅動消費提升,支撐電動車銷量增長。(三)全球新能源乘用車恢復高增長態勢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表現疲軟。但進入下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逐步復蘇。根據EVsales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累計實現銷量178萬輛。從單月銷量表現來看,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恢復高增長趨勢較為明顯,據EVsales數據,2020年6-9月連續四個月實現單月銷量突破20萬輛,分別達22.99萬輛、24.76萬輛、24.10萬輛、34.55萬輛。尤其是全球新能源乘用車9月銷量達34.6萬輛,環比增長43.4%,同比上漲88.4%,是近三年的單月最高銷量水平,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37.9%的份額。隨著疫情影響的不斷消退,國內及歐美等主要市場有望持續發力,全年及未來全球銷量表現仍然可期。
。ㄋ模﹦恿﹄姵匦袠I中日韓三足鼎立
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提升,中日韓企業地位突出。從2015年以來,全球動力電池企業前十均被中日韓企業包攬,整體出貨量占比于2019年到達頂峰為86.9%。2019年前十企業動力電池出貨量約為101.3GWh,中國、日本、韓國企業數量分別為4家、3家、3家,其中寧德時代2019年出貨量約為32.5GWh,出貨量連續三年保持全球第一。從產能規劃來看,全球電池企業工廠規劃從2015年的3座擴張至2019年的75座,規劃產能也升至2028年的1.45TWh。
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龍頭走向優勢凸顯。裝機量TOP5的企業市占率不斷提升,由2017年的58%上升到2019年的75%。其中,寧德時代、松下和LGChem三家的市占率提升最快,總裝機量增幅最大。2019年,寧德時代裝機量為32.5GWh,累計增長271%,市占率為28%;松下裝機量為28.1GWh,累計增長281%,市占率為24%;LGChem裝機量為12.3GWh,累計增長273%,市占率為11%。
二、不利因素
。ㄒ唬┱叨俗兓瘜τ彤a量完成構成挑戰
整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從補貼政策驅動走向積分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驅動。主機廠無法再享受曾經的高額補貼,將直接影響產業發展初期車企新能源產品自我消化或者完全依靠B端市場消化的商業模式,主機廠需要開始重新思考真實的市場需求和業務策略。
。ǘ┬袠I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產品力角逐加大挑戰
經過幾年的發展,在整體市場新能源車型供應相對有限的背景下,自主品牌主機廠在品牌建設、產品布局、市場營銷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贏得了一部分用戶的認可。但從2020年開始,以特斯拉、大眾等為代表的外資、合資巨頭逐步擴大新能源產品的投放,市場中的車型供應逐漸豐富和多元化。雖然產品的造型、智能化水平和技術構架水平等參差不齊,但市場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如何設計、研發、制造出更有價值和吸引力的產品是主機廠需要面對的挑戰。
。ㄈ嫿ň哂歇毩⒂芰Φ男履茉串a品體系充滿挑戰
在業務體系上,雖然主機廠新能源業務的比重在提升,但是目前大部分傳統主機廠還是在初步探索銷售、服務、使用、二手車流轉等新的商業模式,與商業模式所配套的相應底層數據、技術流程和標準還更多依賴于傳統燃油車體系。例如,經銷商網絡和售后服務缺乏新能源的專屬體系和流程,包括專門針對新能源二手車的體系也亟待建立。整車企業內部如何實現新能源車的盈利,不應只從車輛銷售這一個環節入手,新能源車專屬服務、使用養車、二手車置換、電池和材料回收/梯次利用等都是提高盈利性的全盤考慮的關鍵。
。ㄋ模嫿í毩⒌暮笫袌龇⻊阵w系對主機廠現有能力形成挑戰
在養車方面,目前大部分主機廠新能源汽車的服務網絡并沒有與傳統渠道分離,只有少數擁有獨立新能源品牌的主機廠開始布局獨立的新能源渠道網點。由于新能源產品的零部件和服務與傳統燃油車有較大的差別,特別是三電系統的配件流通及維修技術;在保有量慢慢上升后,新能源零部件的售后服務專屬供應鏈、后市場維修服務能力能否滿足用戶需求對主機廠品牌和銷量來說非常關鍵。
同時,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水平也在慢慢提升,通過OTA等技術維護車輛并且推送增值服務不僅一定程度在收益上替代傳統的機械維保,同時能夠維持車輛價值的長期穩健。然而大部分傳統主機廠在數字服務技術和商業運營上不具備足夠能力,如何盡快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和支撐能力也是這類主機廠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后,電池的報廢處理是養車環節的終局。政策規定主機廠為電池回收第一責任人,在新能源車輛回收、報廢或車主電池損壞更換后,主機廠如何在未來處理大批量的廢舊電池將是新能源戰略中必不可缺的部分。無論是循環梯度利用還是拆解都需要聯合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起有盈利能力的合作體系,才有可能最終建成有經濟性的、可持續的新能源業務閉環商業模式。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21萬輛;2020年1-9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78萬輛。
我們預計,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362萬輛,未來五年(2021-2025)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4.93%,2025年將達到1,200萬輛。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