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ㄒ唬┱咧С
我國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目標,將建設航天強國上升為國家層面的重大戰略,目前已推進至深入發展階段。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指出,“我國空間基礎設施正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發展機制從政府投資為主向多元化、商業化發展轉變;并提出,民用航天產業要服務我國“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大力拓展國際市場,這為商業火箭面向大眾、面向國際,走向開放提供了新思路。
2019年5月30日出臺的《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關于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范有序發展的通知》,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文件。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出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延伸航天產業鏈條,擴展通信、導航、遙感等衛星應用。
。ǘ衛星互聯網的發展擴展商業航天應用場景
隨著衛星互聯網被國家納入“新基建”范圍,商業航天的行業應用被認為會進一步擴展,資本開始加速進入這一領域。
2020年4月下旬以來,九天微星、星聯芯通、航天馭星、天輔高分、盟升電子、深藍航天、微納星空7家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宣布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微納星空更是在2020年3月和4月連續完成A2輪和A3輪兩輪融資。
隨著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困擾行業多年的應用場景開始加速建立,這可能是加速商業航天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ㄈ﹪H市場空間大
在商業航天的國際發射市場上,我國具備高可靠性、高履約能力和低保險費率等三大優勢,同時擁有完成“天地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的實力。我國通過整星出口及搭載參與國際競爭,目前,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白俄羅斯、老撾等國家均接受了我國的發射服務。但由于受到沃爾夫法案的限制,我國商業航天的國際發射市場與其能力并不匹配,國際發射市場落后于其能力。另外,考慮到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各國對太空的依賴性將越來越強,太空必將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由多顆小型化軍用衛星組網共同實現大衛星的功能將是未來發展趨勢。未來小型化軍用衛星的發射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小型商業運載火箭市場空間。隨著我國商業航天發射行業的自身硬實力日益增強,以及相關國家政策的逐步開放,我國的國際發射市場的份額或可進一步提高。
二、不利因素
。ㄒ唬┥虡I航天法律法規不健全
商業航天在國內仍是個新生事物,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不健全,國家層面對商業航天企業缺少必要的支持、引導和規范。截止目前我國尚未有一部完整的航天法律性文件(目前,《航天法》正在起草中),商業航天領域也僅有去年發布的“商業火箭有序發展通知”,產業發展、標準規范、激勵機制等均無明確或專門的指導意見。對于商業航天更是缺少相關法規和制度來規范,一方面導致行業發展無序,可施展的空間狹;另一方面也使社會力量對于投資和發展商業航天心存疑慮。
。ǘ┬袠I的人才缺口較大
由于行業自身發展原因,大量的航天高端人才都聚焦在以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等傳統航天軍工央企為主導的下屬三級公司、工廠、研究所內。隨著多家民營航天領域的創業公司相繼成立,由于商業航天的技術復雜性、專業性程度高,對人才特別是具有資深技術和長期管理經驗的高端航天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人才培養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工作磨練和多個項目經驗的積累,雖然目前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均采用了從相關國企引進人才的方式,使得大量人才向民營商業航天發射企業流動,但短時間內,我國民營航天發射行業無法獲得高質量的人才補充,將出現很大的人才缺口問題。
。ㄈ┬袠I的知識產權問題亟待解決
商業航天行業中,高端航天人才在大型央企和民營企業之間流動是普遍現象。但人才流動會帶來不可避免的兩方面問題:
1、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知識產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相關的高端人才享受知識產權的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人才流動過程中,如何即保護其原單位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同時又促進行業內的創新發展,是航天發射行業各參與方需研究的課題之一。
2、轉讓問題
如何通過知識產權轉讓來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向民營企業開放,避免低水平重復研制造成的浪費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ㄋ模┬袠I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
資金是任何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社會民間資本是商業航天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和發展動力。我國商業航天發射行業發展需要大量資本的助力。但資本是要追求回報的,由于商業航天發射行業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當資本集中進入特定領域,若違背了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企業和行業發展帶來一些沖動的行為,對行業和投資者帶來傷害,影響投資者進入該領域的意愿,將影響整個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2021-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2018年,我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773.7億元;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達到8,362.3億元。
我們預計,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2,957億元,未來五年(2021-2025)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3.01%,2025年將達到29,664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21-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