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陳洪斌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主要來自地產收縮、病毒變異、聯儲縮表、全球通脹等不確定因素。但財政政策已從年底開始發力,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新興產業,支持專精特新和中小民企發展,適度加大基建投資力度。而2022年貨幣政策預計也將在再貼現、再貸款方面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在房地產方面,將適度松綁,維持行業正常發展。2022年我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發展,預計經濟增長5.9%左右。
長期來看,陳洪斌認為,還應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有觀點認為,人類工業化進程發展到本世紀初歐美的程度,已接近頂峰;后發國家繼續發展經濟需要學習發達國家轉向第三產業。但近年來,主要發達經濟體深陷去工業化、老齡化、低利率、低增長的泥潭,從表征上直接可以獲得的經驗是盡量避免去工業化、老齡化、低利率。
陳洪斌認為,上世紀末發達經濟體開啟去工業化進程有不得已的苦衷,主要是工業化帶來的高能耗、高污染問題無法解決,化石能源價格越來越貴,還有發生能源危機的風險。同時,民間主動發起減碳運動,社會愿意為維護環境付出高昂的經濟成本,導致西方各國不得不放棄工業化進程。
二十多年后,總結這段歷史可以看出,去工業化導致勞動生產率提升速度放緩,甚至是倒退。因此,我國如果找到避免高能耗、高污染的持續工業化之路,將有可能把全人類的工業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由碳中和、碳達峰開啟的中國新能源革命可能為此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需要國家從戰略角度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