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持續三天的拍賣,成都第三批集中供地于12月9日正式收官。
此次成都12區共出讓40宗土地,土地面積共計2765畝,起始總價369億元。最終成交33宗地,總成交金額約328.7億元。7宗土地流拍,流拍率為17.5%,相比第二批集中供地30%的流拍率明顯下降。
與二批次集中供地相比,成都第三批土拍取消了競自持地塊,大部分地塊未捆綁配建。據中指院數據,成都此次供地清水限價和起拍樓面價差超過1萬元/平方米的地塊共14宗,占總數的35%(二批次占比僅15%)。
“現在拿地,不僅要看哪些城市有潛力,還要看當下一二手房市場表現、新房庫存量和去化速度如何。”江蘇一家中型房企投資部經理表示。
從11月的數據來看,成都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都居于全國熱點城市前列。
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1月,在全國29個重點城市中,成都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環比以及較2019年同期這三項指標,均出現正增長。11月成都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16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1%,同比增長5%,較2019年同期增長幅度達到21%。
另據諸葛找房數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青島、蘇州、廈門10個重點城市中,今年11月成都二手住宅成交5536套,環比增長162.37%,漲幅位居首位;杭州和蘇州以51.9%和45.51%的環比升幅,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表示,從同比來看,全國重點10城二手住宅交易量中,僅成都反超去年同期成交水平,同比漲幅超6成,其余城市成交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從供求比來看,據克而瑞數據,成都11月商品住宅供求比為1.3,較10月的2.2有所下降。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除市場表現不錯,成都在預售資金支取、加強房地產信貸投放等方面出臺了利好措施,這對于房企提高拿地積極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11月初,成都市住建局下發通知,優化了商品房預售款支取條件,開發企業可申請支取多余部分資金。11月23日,成都市住建局再度發文,提高了預售資金監管使用效率。
按成都預售資金最新監管辦法,監管部門將依據項目施工進度,分檔降低預售資金留存比例。在項目主體結構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體結構封頂兩個節點,監管額度內預售資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別提高5%;項目并聯竣工驗收備案后,監管額度內預售資金支取比例可達到95%。
“成都放松預售資金監管的措施,在保交付的同時,也對房企起到了紓困作用。”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表示。
就前述措施對房企的意義,福建一家房企市場經理向記者表示,當前銷售端關注的不只是銷售額、回款率、貸款政策,還有預售金提取額度及節點。
“現在很多房企面臨的尷尬在于,項目即使有銷售額,也未必能及時進入企業賬戶。不少城市為防止項目爛尾,加強了預售資金監管力度,這使得房企在資金的使用上,門檻進一步提高,對資金回籠形成很大影響。因此投資團隊在拍地時,除了優先選擇城市能級高、去化率快的項目,還會參考這個城市預售資金監管情況,看能否回籠更高比例的資金。”上述房企市場部經理說。
此外,成都市住建局在11月23日發布的通知中,明確要增加房地產信貸投放額度,協調金融機構增加房地產信貸投放額度,加快發放速度,保障房企和剛需人群合理資金需求,給予重點企業開發貸款展期、降息。
“成都較為靈活的預售監管措施,以及加大房地產信貸投入力度,對于增強民營房企投資信心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原地產高級研究經理盧文曦表示。